儿童运动发育的规律与顺序


发布时间:

2019-02-01 12:56

人出生后第一年的运动发育取得非常重大的进步,特别是作为人类特有的动作-手的动作和直立的出现,标志着人和动物的本质区别。第二年相对稳定。第三年又是迅速发展的时期。儿童运动的发展有一定的顺序,即不同年龄阶段出现不同的运动行为,而且运动的发育还遵循着一定规律。
 
一,发育规律
1.从泛化到集中:  婴儿最初的动作是全身性的、不准确的,以后逐步分化为局部性的、精确的动作,由不协调到协调。
2.从上到下:  儿童运动发育是自头端向足端进行。 
3.从近到远:儿童运动发育是从身体中部开始,越接近躯干的部位动作发育越早,然后逐渐向远端发育。
 
 
二,发育顺序
1.粗大运动:指姿势或全身活动。比如抬头,翻身,坐,爬,站,走,跑,跳跃等。
★抬头:新生儿俯卧时能抬头一到两秒;3个月抬头较稳定;4个月时抬头稳定。
★翻身:3个多月可单翻,7个月能有意地从仰卧位翻身至俯卧位或从俯卧位至仰卧位。
★坐:6个月时能双手向前撑住独坐,8个月时能坐稳。
★爬:8~9可用双上肢向前爬。
★站、走、跳:11个月时可独自站立片刻;15个月可独自走稳;24个月时可双足并跳;30个月时会单脚跳。
2.精细动作:是指手和手指的运动及手眼协调的能力。精细动作多为小肌肉的运动,在全身大肌肉发育后迅速发育。儿童的手在完成精细动作方面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。3至4个月时握持反射消失;6至7个月时出现换手与捏、敲等探索性动作;9至10个月时可用拇、食指拾物,喜撕纸;12至15个月时学会用匙,乱涂画;18个月时能叠二至三块方积木;两岁时可叠六七块方积木,会翻书;4至5岁的儿童则能用剪子剪东西;六岁能系鞋带并打活结。
 

上一页

下一页

上一页

下一页